首页

女王调教男奴视频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6 01:37:34 作者:为什么有人每天睡得少却很精神?科学家发现“短睡基因” 浏览量:25285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又有新选择了。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增设本科新专业24种,今年起,就可以进行高考招生。

  今年都新增了哪些本科专业?为什么是它们?近年来,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

  新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

  此次新增的24种本科专业,将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其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新增了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电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院长姜姜:生态修复学这个专业的设立,其实也是围绕生态保护修复这方面的需求。因为长江大保护,以及矿区的生态修复,包括湿地、水污染修复、土地污染修复,其实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在开展,但是没有专门针对这么一个方向来设置本科专业。

  随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此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交叉融合,新增了交叉工程、健康科学与技术、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赵红茹:我们新增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是基于前沿学科的发展,近年发展起来的,跨越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和工程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由中外教师组成的团队授课,均由全英文教学,同时采取全员学业导师制、本硕本博衔接培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次还新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了体育康养、足球运动等专业。

  首次新增的24种本科新专业,已经过充分论证,通过审批设置新专业的高校已达到相关要求。

  今年调整专业布点,数量为历年之最

  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其实教育部每年都会开展专业的增设、调整和撤销工作。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是涉及数量最多的一次,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

  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也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符。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占比一半以上。

  高校增撤专业均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

  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高校结合实际,增设急需专业,同时,及时调减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撤销某个专业,都会遵循严格的程序,谨慎进行。那么,这会不会对在校生有影响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周天华: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准备撤销的,一般先把这个专业停招几年,等这个专业的在校生全部毕业,再进行撤销备案,确保平稳有序。总体来说也是高校自主权的本身。这里要特别说明,高校尽管撤销了某个专业,但是并不意味着专业目录中要删除这种专业,尤其是已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撤销某个专业时,只是这一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需求,认为该专业不适宜本校发展实际,需要进行撤销调整,并不意味着其他高校也不再开设此专业。

  学科专业调整,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生活需要

  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和优化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每年都在进行调整。比如去年就新增了21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有的与前沿技术发展紧密相关,比如清华大学新增的地球系统科学,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生物材料,东南大学新增的未来机器人、电动载运工程。有的与社会生活需要紧密相关,比如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有的与城乡建设紧密相关,比如乡村治理、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等。

  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新专业瞄准新技术,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

  近年高校学科专业持续调整优化,反映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新调整的专业主要瞄准新技术的发展,另外,与国家重大项目相结合。此外,一些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方向,同时自身也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近年来,各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加大,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满足国内需求的一些专业得到重视。同时,高校专业调整也需要跟上企业创新的步伐。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看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是专业调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高校为高铁、核电、生物育种、疫苗研发、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参与研制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神舟系列等国家利器。

  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要和企业联系更紧密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如何继续培育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从长远看,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要和企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深度地进入市场。市场的前沿是创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一定要瞄准市场的新变化,专业设置需要分层满足社会需求。高校还应进行内部体制变革,通过规范的学分制来瞄准前沿。通过高等教育让创新人才的天性充分发挥,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来源:央视新闻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8月1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15日消息,预计未来三天,新疆沿天山地区、青海南部、黑龙江西部等部分地区有暴雨灾害风险,关注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表示,这场盛典不仅是北京舞蹈学院作为全国顶尖舞蹈院校70年来人才培养成果的呈现,也体现学院立志在全国舞蹈行业做先锋艺术作品的决心,表达了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教育属性的探寻、对舞蹈本体的特殊表达以及向舞蹈领域纵深处发展的不断求索,更是学院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时代表达。

多地高速管理部门:免费时段全国统一无法“宽限”

具体来看,他建议,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通过整合优化我国券商结构,超前防范中小机构风险,持续助力实体经济。符合一定资质的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以香港为支点,主动辐射拓展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海外市场,为企业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布局提供资金、信息、法律等方面支持。

国防部:上合组织防务安全合作成果丰硕

“十多年前,许多人说起‘中国制造’还会认为‘便宜没好货’,但现在不一样,我在很多韩国朋友的家里,在韩国的大超市中,都能看到中国品牌智能家电。在我从事的厨电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正向高端化发展。”文广才说。

青海省提高工伤保险待遇 公平惠及工伤职工亲属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旨在为中美两国青年人文交流和创新领域深度分享搭建优质平台,鼓励青年创客打造兼具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创新作品。本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由中国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共同承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